聯系人:王總
手機:15999103961
Q Q:357575610
地址:烏魯木齊市米東區三道壩工業園
1979年,地膜覆蓋技術從日本引進我國,為我國農業帶來了一場“白色革命”,極大地提高了我國部分農作物的產量和效益。在我國北方廣大的旱作區,地膜覆蓋技術更是糧食生產的關鍵技術,能大面積使農作物產量提高30%左右,為保證我國糧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貢獻。
如今,越來越多的農作物運用地膜覆蓋技術。截至2011年底,我國地膜用量達到125.5萬噸,覆蓋面積已達3億畝。據測算,未來10年,我國地膜覆蓋面積將以每年10%的速度增加,有可能達到5億畝,地膜用量也將達到200萬噸以上。
然而,隨著地膜覆蓋技術大規模應用,另一個問題也日益顯現:使用后的地膜,由于沒有及時回收,正在成為新的農業污染,對農業生產構成潛在威脅。那么,地膜究竟好不好回收?殘留在農田里的地膜究竟有哪些害處?怎樣才能有效解決這些難題?日前,記者進行了相關采訪。
地膜不及時回收,農田生產隱患多
地處我國干旱半干旱區的甘肅省,地膜覆蓋面積已達到2000多萬畝。農用地膜為當地帶來了糧食高產,同時也帶來了環境問題?!皬U舊地膜帶來的白色污染,已是甘肅省最突出的農村環保問題了?!备拭C省環保廳農村環境監督管理處處長張文榮憂心忡忡。
正如張文榮擔憂的那樣,記者在這些地區采訪看到,大量廢棄的農用地膜散落在鄉村的田野道路、河灘溝渠。一陣風吹過,田間、樹梢、屋頂,殘膜飄飛隨處可見,廢棄地膜帶來的環境污染著實令人堪憂。然而,廢棄地膜不僅僅帶來“視覺污染”,更為嚴重的是,它還會對農業生產構成潛在威脅。
“普通地膜是石油化工產品中的聚乙烯為主要成分吹成的,極難分解,一旦進入農田將會長期存在于土壤中,并帶來一系列的危害?!敝袊r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嚴昌榮研究員告訴記者,由于地膜不易分解的特性會形成累積污染,殘留農膜會影響農田中水分和養分運移,降低土壤的肥力水平,造成土壤板結,致使農作物出苗慢、出苗率低,最終導致作物減產。此外,地膜常常與秸稈、牧草混在一起被牲畜誤食,導致牲畜死亡。而不斷積累的殘膜,還可能纏繞在犁頭和播種機輪盤和犁齒上妨礙耕作。
調查數據顯示,我國部分長期使用地膜覆蓋技術的農田土壤中地膜殘留量在71.9~259.1公斤/公頃。尤其是西北干旱地區,這些殘膜分布在0~30厘米的土壤中,并隨著覆膜年限的增加而將繼續增加。
“現代農業生產離不開地膜覆蓋技術,但地膜不及時回收,污染農田,最終還是會影響我國的農業生產?!眹啦龢s說,眼下廢棄農膜帶來的危害不斷加重,成為土地不能承受之重。